九大镇国之宝,分别为:太阳神鸟金饰、西周利簋、秦石鼓文、《孙子兵法》竹简、《平复帖》《五牛图》、真珠舍利宝幢、定窑孩儿枕、渎山大玉海。
中国的文物浩如烟海,如果从浩如烟海的文物中挑选出九件“镇国之宝”当真十分困难。物以稀为贵,要说镇国之宝,宋朝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、东晋顾恺之的《洛神赋图》、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等,哪一件都堪称是“镇国之宝”。所以,所谓的“镇国之宝”其实并无官方的正式说法,都有附会之意。
以上罗列的九大镇国之宝,是《国家人文历史》(原《文史参考》)杂志曾经独家邀请九位考古、文博方面的专家,在国宝中做取舍,仔细思量、权衡过后,按九大文物门类评选出“九大镇国之宝”,兼具历史实证、艺术巅峰、工艺奇迹与文化象征意义。既是文史类杂志的单方面行为,那这所谓的九大镇国之宝又有何特别之处?
太阳神鸟金饰:商周太阳神鸟金饰为商周时期的金器。太阳神鸟金饰虽然对应的是商周时代,但它并非中原之物,而是古蜀的产物。该文物2001年出土于金沙村,现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。太阳神鸟金饰整体为圆形薄片,外径12.5厘米,内径5.29厘米,厚度0.02厘米,重20克。图案分内外两层,内层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;外层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。
图片
太阳神鸟图案反映了人类早期朴素的世界观和宇宙观。中华先民把太阳和在天空中飞翔的神鸟联系在一起,认为是神鸟在驮着太阳飞行。太阳神鸟是古蜀人早期部落的图腾,“神鸟绕日”表达了古蜀先民向往太阳、崇尚光明的飞天梦想。
商周太阳神鸟金饰的含金量高达94.2%,是用自然砂金加工而成。它的加工至少采用了热锻、锤揲、剪切、打磨、镂空等多种工艺。先用自然金热锻成为圆形,然后经过反复的锤揲,使金箔的厚薄基本一致,再用剪切的方法去掉外表参差不齐的部分,使其成为一个较为标准的圆形,在圆形的金箔片表面画出整个图形(包括太阳及光芒和四只鸟),最后根据已画的纹样反复刻画切割形成镂空。
图片
西周利簋(青铜器):腹内33字铭文明确记载“武王征商”发生于“甲子日晨”,并提及“岁星当空”的天象。通过天文计算与碳14测年,专家将武王伐纣的确切时间锁定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,为“夏商周断代工程”提供核心依据,终结了史学界千年争议。此簋是现存最早的西周青铜器,以实物印证了《尚书·牧誓》等文献的可靠性。
图片
《孙子兵法》竹简:1972年,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4942枚竹简中,同时存在《孙子兵法》与失传的《孙膑兵法》,终结了孙武与孙膑是否为同一人的历史疑案,证实《史记》记载的准确性。作为西汉初年抄本,比传世文本更接近原始思想,其中“兵者诡道也”等战略思想影响至今,甚至成为现代商战与军事理论基石。
图片
真珠舍利宝幢:北宋苏州工匠以楠木为基,
图片
镶嵌4万颗珍珠,辅以金银丝编、玉石雕、檀香木刻等十多种工艺,打造122.6厘米高的微型佛国。塔刹银丝小龙鳞片细如发丝,佛宫藏九颗舍利,代表宋代工艺的极致精密与宗教艺术的融合。
定窑孩儿枕(陶瓷):全球仅存3件(北京故宫1件,台北故宫2件)。以孩童脊背为枕面,釉色牙黄,衣纹褶皱自然,兼具人体工学与艺术美感。其“婴戏莲纹”折射宋代生育崇拜与生活美学,是定窑瓷器中罕见的写实造型杰作。
图片
秦石鼓文(石刻壁画):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诗文,十面花岗岩鼓身刻大篆718字(今存356字),内容记载先秦渔猎与祭祀。其字体承西周金文、启秦代小篆,被康有为誉为“中华第一古物”,是汉字演变的关键实证。
图片
《平复帖》(书法):西晋陆机所书9行84字草隶信札,为现存最早的名家墨迹,人称“墨皇”。笔意介于章草与今草之间,印证隶书向楷书的过渡。历代70余枚鉴藏印与题跋(如宋徽宗瘦金书签)串联起千年递藏史,张伯驹1956年捐献给故宫。
图片
《五牛图》(绘画):唐代韩滉所作,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。五头黄牛以粗劲线条勾勒,眼神刻画尤为传神,体现盛唐田园气象与农耕文明崇拜。1900年遭八国联军劫掠,1950年特批从香港重金购回,并由故宫专家耗时8个月修复蛀洞百余处,成为“文物回归”的象征。
图片
渎山大玉海(玉器):元代忽必烈下令雕琢的特大型玉瓮(重3.5吨),可贮酒30石。以独山玉雕海浪螭龙,浮雕十几种海兽,展现蒙元帝国的豪迈气魄。明清时期流落道观沦为咸菜缸,乾隆发现后四次修缮。
九大珍宝超越个体价值,共同构建了中华文明的“基因库”。首先是实证性,如利簋定年、孙子竹简正史;再是技术性,如0.02cm金箔,4万珍珠镶嵌;还有连续性,如石鼓文展文字演变,《平复帖》连书法脉络;最后是精神性,神鸟象征飞天梦,五牛图寓农本精神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